Nico Hülkenberg是誰?用15年站上頒獎台的F1車手!掌握一次屬於自己的光榮

- 07 Jul 2025
近來《F1》電影大熱,但劇情有被批評太誇張,榜尾車隊靠Sonny Hayes(Brad Pitt 飾)這老將車手從榜尾逆轉勝,竟用半年時間奪得分站冠軍。但現實竟比電影更神奇,Kick Sauber車手Nico Hülkenberg於英國銀石賽道的英國大獎賽之上從第19位起跑,面對下雨的混亂賽況,憑藉老練的判斷和冷靜駕駛,一次次超車,最終以第三名完賽,實現職業生涯首個 F1 頒獎台。這場比賽經歷多次安全車干預,Nico Hülkenberg以第239場比賽結束了15年的等待,終於站在頒獎台上,情節比電影更熱血!

早年生涯:卡丁車到 F1 入門
Nico Hülkenberg出生於1987年8月19日,德國 Emmerich am Rhein。Nico Hülkenberg的賽車生涯始於卡丁車,2002 年贏得德國青少年卡丁錦標賽,2003 年再奪德國卡丁錦標賽冠軍,奠定其賽車基礎。2005 年,他進入單座方程式賽事,參加德國 Formula BMW 錦標賽,雖然最終因爭議(被指控在安全車期間剎車測試對手)被剝奪頭銜,但其潛力已備受矚目。

隨後,他轉戰 A1 大獎賽(2006-2007 賽季),為德國隊貢獻九場勝利,助隊奪得隊際冠軍。這一表現使他進入更高級別賽事,2008 年他在 Formula 3 歐洲系列賽奪冠,2009 年在 GP2 系列賽(現 Formula 2)以 ART Grand Prix 車隊身份奪冠,成為 F1 的熱門新秀。

F1首戰已經一鳴驚人
2010 年,Hülkenberg 加入 Williams 車隊,展開 F1 生涯。首年即在巴西大獎賽取得桿位,他在雨中進行的排位賽中展現了他的天賦,領先 Sebastian Vettel 1.049 秒。然而,賽季結束他排名第 14,最佳賽事成績為匈牙利站的第 6 名,顯示其車隊的戰車競爭力的限制。

從未上過頒獎台的最強車手
隨後的十年,Hülkenberg 駕駛過多支中段車隊,包括 Force India(2011 年先為測試車手,2012-2016 年為正選)、Sauber(2013 年)、Renault(2017-2019)、Racing Point(2020 年替補)、Aston Martin(2022 年替補)及 Haas(2023-2024)。他以穩定性和極限發揮著稱,累積 608 分,但始終未能站上頒獎台,被戲稱「從未上過頒獎台的最強車手」。

有趣的是,Nico Hülkenberg於2015年之時,與Porsche車隊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奪冠,證明其在耐力賽的實力,跟《F1》電影中的Sonny Hayes大有相似之處。2019 年後,Nico Hülkenberg一度失去全職席位,2020和2022年因COVID-19疫情替補出賽,保持賽場存在感。

2023年重返全職
2023 年,Hülkenberg回歸全職賽場,加入Haas車隊繼續展現實力,但由於Haas都只是中游車隊,他也未能發揮甚麼實力。

2025年轉戰Sauber
2025 年,Nico Hülkenberg轉投 Sauber(現名Kick Sauber),與新秀Gabriel Bortoleto拍檔,準備迎接2026年Audi入主後的挑戰。與《F1》電影一老一嫩車手的拍檔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Kick Sauber的表現其實不錯,因為車隊早季表現包括澳洲站第7名、西班牙站第 5 名和加拿大站第8名,顯示車隊競爭力的提升。

15年等待的突破
來到2025年7月的英國銀石賽道的英國大獎賽,Nico Hülkenberg終於迎來一次轉機!Nico Hülkenberg從第19位起跑,面對下雨的混亂賽況,一次次超車最終以第三名完賽,實現職業生涯首個 F1 頒獎台。這場比賽經歷多次安全車干預,包括兩次虛擬安全車和兩次實體安全車,與《F1》電影中,主角們多次以安全車的策略取得優勢極之相似!這一次的比賽難度極高,賽事中多位新秀車手中只有一個能順利完賽,而Nico Hülkenberg憑藉老練的判斷和冷靜駕駛,以第239場比賽結束了15年的等待,終於站到頒獎台上,為自己奪得F1生涯的首個Podium,賽後,他情緒激動地表示:「我知道我值得更多,但我不會停止證明自己。」這一時刻不僅是個人里程碑,也讓車迷為他的不放棄精神歡呼。

15年,你仍未放心灰意冷嗎?
Nico Hülkenberg用上15年,作為F1的老將,一個又一個的後起之秀,一個又一個走進你的前面,到底是如何承受這一種壓力?自己如何面對自己?而外間的評價又如何承受?如果是你的話,這不只是願不願意努力的問題,而是踏上事業末段的路上,會是走下坡還是不斷進步嗎?一直都未曾跑上前三位的話,你仍未放心灰意冷嗎?
望見他的堅持,似乎比起他的勝利,更令人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