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全新art hotel | 疫情後東京旅遊必住BnA_WALL酒店

karen tsang
  • 18 Aug 2021
by 筆華棋

BnA Hotel繼BnA HOTEL Koenji、BnA STUDIO Akihabara及BnA Alter Museum後,本年最新開幕的有位於日本橋的BnA_WALL。

Bookmark定,飛得去東京旅遊時就有用!而且,也看看BnA Hotel藝術酒店養活藝術家!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一直在這專欄也想探討藝術和其他範疇的結合,今次想分享我十分欣賞

一直在這專欄也想探討藝術和其他範疇的結合,今次想分享我十分欣賞的BnA Hotel。 「BnA」的「B」是「Bed」,「A」是「Art」,顧名思義就是藝術酒店。在還可以到日本旅遊的日子,已經一早聽到日本好友Taku Santiago(Madsaki前經理人)提及過這個地方,因為他正正是為最新一間的BnA Wall擔任藝術顧問。

BnA首兩間藝術酒店,BnA GALLERY(池袋)和BnA MACHIYA(京都)建於2015年,以Air BnB的模式營運,創

BnA首兩間藝術酒店,BnA GALLERY(池袋)和BnA MACHIYA(京都)建於2015年,以Air BnB的模式營運,創作理念源於兩個點:第一是現今很多東京當代的藝術家對於糊口也有困難;第二,是很多藝術家未必有機會找得到一些小型畫廊去辦展覽,於是創辦人就希望透過藝術融入生活,邀請不同藝術家主理不同房間,除了讓住客可以認識藝術家和住在一件藝術品內之後,每一晚的房價會有一部分撥給該藝術家,作為支持藝術家們繼續創作和生活的原動力。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基於這個概念短時間內就獲得大成功,一年後,他們的第一間正式酒店,BnA

基於這個概念短時間內就獲得大成功,一年後,他們的第一間正式酒店,BnA HOTEL Koenji(高圓寺),便正式開幕,接踵而來的是BnA STUDIO Akihabara(秋葉原),甚至是最大規模,擁有十層樓高,一共31間房的BnA Alter Museum,而今年最新開幕的有他們第四間出品:BnA_WALL(位於日本橋)。

BnA_WALL正正是好友Taku主理的企劃,今次找來14個藝術家,當中有YOSHIROTTEN、BIEN、magma、Daisuke

BnA_WALL正正是好友Taku主理的企劃,今次找來14個藝術家,當中有YOSHIROTTEN、BIEN、magma、Daisuke Motogi/DDAA、Haruna Kawai、Ocho & Nigamushi Tsuyoshi、EVERYDAY HOLIDAY SQUAD、Mako Watanabe a.k.a. Mako Principal、Colliu、 Youta Matsuoka (JONJON GREEN)、Yuji Kamiyama、Mariko Mukumoto、Kanto Iwamura、Konei。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為香港人熟悉的平面藝術家YOSHIROTTEN,早期的設計可見於ACE HOTEL、Mercedes Benz、Head Porter Plus等國

為香港人熟悉的平面藝術家YOSHIROTTEN,早期的設計可見於ACE HOTEL、Mercedes Benz、Head Porter Plus等國際品牌,後來更和Harumi Yamaguchi在東京Parco的Nanzuka 2G有一個雙人展,之後更和UNIQLO UT推出T-Shirt, 是新一代的平面大師。他為這酒店設計的房間有點燈光大師James Turrell影子,彷如活在一個可以自由轉變顏色的藝術館內,非常有未來感。

另外亦有我非常欣賞的二人團隊magma,早前亦專程飛到東京觀賞他們位於

另外亦有我非常欣賞的二人團隊magma,早前亦專程飛到東京觀賞他們位於VOILLD的展覽,而他們的出品亦常見於Beams、Journal Standard等時尚店。儘管他們在藝術時尚圈已有一定名氣,但諷刺的是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來源是為日本明星的MV製作道具,可見日本藝術圈子未如外間想像般蓬勃,而主旨是提攜新晉藝術家的BnA找他們亦不是沒原因。我特別喜歡magma找來很多舊玩具或擺設拆件再裝嵌,令其懷舊情懷增添了一份具未來感的質感。而他們設計的房間亦充分利用了很多平面和立體設計來突顯視覺效果,彷如活在一個兒童樂園。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我欣賞這間連鎖酒店的原因,除了是想到藝術和酒店結合之餘,他們絕不

我欣賞這間連鎖酒店的原因,除了是想到藝術和酒店結合之餘,他們絕不是藉藝術來推廣其酒店,而是身體力行地借用有的資源和地方推廣藝術家,而確確實實地在房租回饋藝術家,這樣才能夠扶持藝術家們繼續創作好東西。我覺得香港地產商和政府很應該參考日本的這個做法,而不是想一些只有綽頭,卻對沒有真正長遠幫助到藝術家的短期企劃。

希望我可以成為把這個概念帶到香港的第一人,為本土藝術出一分力。

photo courtesy of BnA Hotel
*作者觀點不代表本雜誌立場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