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會是系列最後終局嗎?|10大必看亮點絕對是真的Mission Impossible

- 12 May 2025
《Mission: Impossible》系列第八集《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於5月17日上映,承接《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來個下集大結果,到底Ethan Hunt(湯告魯斯 飾)會在這一集迎來一個怎樣的終局?又會否為以湯告魯斯為重心人物的 《Mission: Impossible》系列劃上句號?這一集到底有甚麼必看亮點?立即睇睇!

1湯告魯斯高空極限挑戰:雙翼機空中搏鬥創經典
本片最令人屏息的場景之一,是湯告魯斯親自在海拔10,000英尺的雙翼機上拍攝的空中追逐戰。他從起落架攀爬至機翼,在時速150-170英里的狂風中與敵人展開激烈搏鬥,挑戰零重力、極寒氣溫和高速氣流的極限。
這場戲耗時四個半月,劇組先在英國劍橋郡杜克斯福德機場進行數月排練,測試飛行路徑、調整動作設計,並確保安全。隨後轉往南非德拉肯斯堡山脈實拍,當地禿鷹盤旋、雲層迷霧和強風為拍攝增添不可控挑戰。
湯告魯斯也親述,他訓練倒掛機身的極限時間,從最初的兩秒逐步延長,並練習零重力攀爬與鎚頭飛行等高難度動作。拍攝時,他未戴頭盔,需承受螺旋槳氣流以音速衝擊身體的巨大力量,形容這如同「一生中最重的深蹲」,甚至一度難以呼吸。這場零CGI的實拍場面,被湯告魯斯譽為「新經典」,將系列空中動作推向全新高度,為觀眾呈現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2湯告魯斯閉氣深潛75分鐘:挑戰缺氧極限
為讓觀眾看清表情,湯告魯斯使用特製潛水面罩,耗時11個月打造,內置氧氣與照明系統,同時能承受高壓水流。湯告魯斯在氧氣攝入量僅正常65%的情況下,連續深潛75分鐘,遠超普通潛水的20分鐘極限。劇烈動作導致耗氧量翻倍,面罩內二氧化碳積聚,增加缺氧風險。但湯告魯斯仍堅持,為提供更多剪輯素材,他不顧風險堅持拍攝,展現超人毅力。他坦言:「缺氧的感覺很真實,但為了電影效果,我必須硬撐。」,再對比過去,2015年《叛逆帝國》的水下戲因閉氣6分半鐘效果不佳,令湯告魯斯遺憾。此次他與劇組改進技術,終於實現完美呈現。

3導演親下水底:自創手語提升效率
為解決水下拍攝的溝通難題,導演基斯杜化麥哥利考取專業潛水牌,親自下水指揮,並與湯告魯斯創建一套水下手語系統。手語涵蓋「大特寫」、「遠距離」、「景深」等拍攝指令,甚至包括鏡頭時長的細節,提升現場效率。
麥哥利在水下直接指導,每日完成22組鏡頭,遠超常規水下拍攝的6組。水底攝影師西蒙克利斯蒂迪斯驚嘆:「30年從未見過導演下水工作!」這套高效系統不僅克服了水下拍攝的傳統瓶頸,也為未來動作電影的水下場景拍攝樹立了新標杆。

4經典角色與宿敵對決:燒腦劇情扣人心弦
由系列第一集開始已追隨伊頓的忠心隊友「路德」榮雷姆斯(Ving Rhames)、於第三集(MI3)加盟作戰的「班治」西蒙柏奇(Simon Pegg)、以及於《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首現身影的女殺手「巴黎」寶姬曼迪芙(Pom Klementieff)、飾演女神偷「姬絲」的金球提名女星希莉艾維(Hayley Atwell)及飾演伊頓亨特宿敵「加布列」的伊沙摩路斯(Esai Morales),今集會繼續挑戰亡命動作場面,為超級人工智能系統「個體」(The Entity),展開連場殊死火併。除了每集必見的秒速狂奔、飛車追逐、埋身搏擊、高空吊掛等等,今次更有攀爬飛機、雙翼機空中飛行搏鬥、潛入深海拆彈等令人屏息的熱血動作特技;此外又會出動航空母艦及潛水艇,炮製驚險刺激的大場面,勢必讓觀眾看得心跳加速。

5全球地標巡禮:從南非峽谷到北極冰川
《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延續系列探索全球的傳統,足跡遍布多個極端地點,展現自然奇觀與動作場面的完美融合。例如是南非德拉肯斯堡山脈,帶來空中追逐戰的壯麗峽谷與險峻山峰,成為高空動作的絕佳背景,而挪威冷岸群島的北極冰川原始地貌與極寒環境,營造出無可複製的緊張感。其他場景還包括航空母艦、潛艇等軍事元素,結合飛車追逐、高空吊掛等經典動作,打造視覺盛宴。導演麥哥利強調:「《職業特工隊》要帶觀眾去他們無法親臨的地方。」這些地點不僅提升視覺效果,也讓故事更具真實與史詩感。

6五年製作史詩:克服疫情與罷工挑戰
《死亡清算》與《最終清算》於2019年同時開拍,歷時五年,期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受到疫情影響,多次停拍導致進度延遲,劇組需在嚴格防疫措施下堅持拍攝。再加上罷工考驗,美國編劇協會與演員工會的大罷工進一步推遲製作,考驗劇組決心。湯告魯斯感言:「那段時期非常瘋狂,從製片人和演員角度,這是極大挑戰。但我們必須交出成績。」,導演麥哥利也坦言,同時製作兩部大片「令人害怕」,但他視之為使命,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這部史詩之作。

7IMAX特製拍攝:極致視聽震撼
《最終清算》採用IMAX認證數碼攝影機拍攝,包含超過45分鐘的IMAX獨家1.90:1擴展畫幅,畫面內容比其他格式多26%,讓觀眾能更完整地感受動作場面的恢弘與細節。影片經IMAX專利DMR(數碼重製)技術優化,呈現極高的清晰度、對比度和色彩層次。音效方面,IMAX影院專屬的沉浸式音效系統,讓爆炸、搏鬥與環境音效更具震撼力。
而導演基斯杜化麥哥利強調,IMAX技術完美捕捉了高空追逐、深海潛行等高難度場景的緊張感,旨在讓觀眾「置身其中」。無論是飛車追逐的動感還是北極冰川的壯麗,IMAX巨幕都將視聽體驗推向極致,成為本片不可錯過的觀影方式。

8北極冷岸群島:零下40度實景拍攝
延續《職業特工隊》帶觀眾探索未踏之地的傳統,本片深入北極圈的挪威冷岸群島,在地球最北端的朗伊爾城(Longyearbyen)拍攝,這是僅能靠破冰船抵達的偏遠地點。拍攝期間氣溫低至零下40度,演員需用暖風機取暖以防凍傷,脫下手套數秒即手指凍僵。冰川上的野生動物與原始地貌,為場景增添真實與危險感。演員希莉艾維表示,極寒環境的真實挑戰讓表演更具張力,「這種風險感在鏡頭中完美呈現」。西蒙柏奇則笑稱:「你無法假裝身處零下40度,那種冷是真實的!」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冷岸群島的冰川與雪地場景,結合高空俯瞰的壯麗畫面,營造出無可替代的視覺震撼,展現自然與動作的完美融合。

9深海潛艇冒險:兩年半打造系列最宏大場景
伊頓潛入白令海底的核潛艇「塞瓦斯托波爾號」殞骸,尋找對抗超級AI「個體」的關鍵部件「馬蹄鐵」,這場戲堪稱系列最宏大的實拍場景。劇組耗時兩年半,打造潛艇內部場景,包括駕駛艙、聲納艙和重達47噸的魚雷艙。為模擬潛艇在海底斜坡翻滾的動態,劇組在倫敦朗克羅斯片場用1000噸鋼材建造50英尺高的平衡環架,配備5000 psi液壓系統與60種安全功能。
而導演麥哥利受《深淵》等經典啟發,將潛艇置於海底斜坡,隨伊頓移動引發翻滾,製造「滾筒洗衣機」般的緊張情境,挑戰湯告魯斯的表演極限。這場耗資巨大的實拍場景,結合海洋專家、特效與道具部門的協作,締造了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水下冒險。

10麥哥利水下重拾聽覺:感人創作故事
導演基斯杜化麥哥利因遺傳性聽力損傷長期依賴助聽器,原以為水下拍攝將完全失聰,卻意外發現水下環境讓他重拾聽覺。他在水下能聽到通訊器對話,甚至不需助聽器即可欣賞音樂,稱這是「幾十年來的第一次」。
麥哥利表示:「水下拍攝讓我感到自由,我比在陸地上更享受執導。」這份意外收穫為艱苦的製作過程增添溫暖色彩。他與湯告魯斯的緊密合作,以及劇組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共同打造了這部充滿人性光輝的動作鉅作。

《職業特工隊:最終清算》以湯告魯斯的玩命演出、IMAX技術的極致呈現、全球極端地點的實景拍攝,以及劇組五年來克服萬難的創作熱情,打造了一場視聽與情感的雙重盛宴。從高空雙翼機的生死搏鬥,到深海潛艇的驚險冒險,再到北極冰川的極寒挑戰,這部影片不僅是動作電影的巔峰之作,也是對《職業特工隊》30年傳奇的完美致敬,到底伊頓最後的命運將會如何?一切有待電影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