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小籠包征服美國|單店年收2億港元!稱霸餐飲界的生意秘訣是甚麼?

- 24 Jun 2025
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餐飲市場中,一個源自台灣的小籠包品牌正改寫中式料理的國際地位。根據美國權威餐飲媒體《Restaurant Business》2024年最新數據,鼎泰豐以平均單店年營收2,740萬美元的驚人表現,位列全美連鎖餐廳之首,遠遠拋離高端扒房Mastro's等傳統強敵。

鼎泰豐在美國的門店數量不過16至17家,卻能創下年總營收4.12億美元、年增幅近20%的佳績。每位顧客平均消費高達55美元,反映其在美國高端餐飲市場中,不僅取得了市場份額,更收穫了品牌溢價。

更令人稱道的是,在這份排行榜的前十名中,鼎泰豐是唯一非西式料理品牌,其餘幾乎被高價扒房餐廳壟斷。
這不僅體現出鼎泰豐在異地文化中的強勢滲透力,也展現出亞洲餐飲品牌逐漸走出傳統「平價速食」框架,邁向精緻體驗的新階段。

鼎泰豐能在美國市場取得突破,背後有三大關鍵策略:其一是選址極為精準且店面大膽開設在一線地段,南加州迪士尼樂園與聖莫尼卡購物中心的旗艦店,面積超過10,000平方呎,主打「大店精做」,打造餐飲體驗場域;其二是產品設計以「分享」為核心,每桌常點三至五道菜,配合小籠包等高複購品項,有效提升客單價;其三則是強調可視化品質管理,以開放式廚房與標準化工序建立品牌信任與社群話題。

品牌的成就來自於一段樸實卻堅韌的創業史。
1958年,創辦人楊秉彝於台北創辦「鼎泰豐油行」,後來因沙拉油市場轉變被迫轉型。在1972年,他決定開始販售小籠包,從油行走向餐館,靠著對品質的執著與細節的堅持,奠定品牌基礎。
到了1996年,其子楊紀華接棒經營,並在東京開設第一間海外分店,正式開啟國際化之路。

鼎泰豐的成功,離不開背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舉例來說,每一顆小籠包都須保持18摺、21公克的標準,這些細節在其新北市中和的中央廚房被視為基本。該廚房採用近乎無塵室等級的衛生系統,進入需經五重消毒程序,反映其對食品安全的嚴謹要求。

此外,鼎泰豐亦重視員工培訓與福利。
在美國,每位小籠包師傅須經半年培訓才可上崗,確保產品品質一致。
公司亦以每年平均16%的調薪幅度鼓勵員工表現,營收中高達56%用於員工薪資,這一數據遠高於同行。

在亞洲餐飲品牌逐漸受到美國消費者青睞的大趨勢中,鼎泰豐表現尤為亮眼。
2024年美國休閒餐飲整體市況平平,然而亞洲餐飲品牌卻逆勢成長7.6%。
其中,鼎泰豐營收遙遙領先,其次為高端日式料理Nobu(單店年營收1,012萬美元)與鐵板燒品牌Benihana(646萬美元)。

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亦日益擴大。《紐約時報》曾將鼎泰豐評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而香港分店亦獲得《米之蓮指南》星級榮譽,代表其品質已超越地域標籤,成為全球認可的「好吃保證」。

當然,鼎泰豐的全球化之路並非毫無波折。
2024年底因股東內鬥退出華北市場,2025年亦因澳洲分店違規剝削勞工而被迫全線結業。
在地化管理、內部治理、法規合規將是未來品牌擴張的重要課題。

展望未來,鼎泰豐正由第三代楊艾倫與楊艾伯特聯手接班,積極拓展北美市場,並計劃進軍更多高端商場。
從街角油行到全球品牌,鼎泰豐不僅傳承了台灣味道,更把亞洲餐飲文化推向世界。
這不只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文化與品質的勝利。
在全球化的餐桌上,鼎泰豐證明:只要夠堅持細節,就能把一籠熱氣騰騰的小籠包,蒸上世界舞台。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