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背後的推手】林大輝中學如何培養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

- 13 Aug 2024
4年一度的奧運早前開幕,每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背後,擁著無數市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可以為香港爭得榮耀。
近年來,香港劍擊運動員在奧運舞台上綻放異彩,為香港贏得令人鼓舞的金牌。
其中於1997年出生的張家朗,更是繼李麗珊後第二位奪取奧運金牌的香港隊選手,於2021年東京奧運會後再次在巴黎奧運會上蟬聯重劍金牌,為香港再添一枚寶貴的奧運金牌。
而張家朗的母校林大輝中學,對於培養優秀運動員方面可謂是頗有建樹,除了張家朗,林大輝中學還孕育出包括香港桌球隊好手黃鎮廷、香港女子空手道好手劉慕裳等多位體育精英。
要歸功於這些運動明星的傑出成就,少不了要提到林大輝中學背後的靈魂人物「林大輝」。

林大輝為香港著名的企業家與社會領袖,在多個領域均有卓越的成就,不過要數林大輝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他對香港體育事業的長期支持和貢獻。
曾任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自身就是一位熱愛體育的人,在1990年代,曾先後擔任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隊流浪與愉園的班主,帶領球隊取得多項冠軍成績。
2007年至2011年期間,林大輝更擔任沙田足球隊的班主,以3年時間成功率領球隊從丙組升上甲組,這些經歷充分展現了林大輝對體育事業的熱忱與貢獻。
除親自參與足球運動,林大輝於2009年加入香港體育學院的董事局,至2017年更接替唐家成出任香港體育學院的主席。
林大輝於任內曾指出,香港體育學院將為2025年全運會成立特別小組,力求針對性地培訓運動員,並為香港特區政府承辦賽事提供專業意見和服務。

林大輝為了實現自己運動教學理念,於2004年創立直資學校林大輝中學,身兼校監及校董會主席,鋭意推動全人教育,以爭取更大的辦學自主,學校定位以體育、設計等科目為主,特設時裝設計、運動科學、創意科技及健康教育等特色科目,培育學生在發展學術的同時,亦能發揮在設計及運動方面的潛能。
他亦為香港理工大學創辦了全港首個「時裝及紡織品設計」全日制碩士課程,以獎學金形式贊助內地大學時裝設計系的老師到香港深造。
林大輝中學多年來積極推動本地教育和體育雙軌發展,對於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提供讓他們發揮所長的空間,讓發展其個人才華與潛能不會受到一些特定框架所限制。

事實上香港有不少年輕人在初中時通常會同時嘗試多項運動,後來才逐漸發掘出自己最擅長的項目。
例如,乒乓球好手黃鎮廷最初是玩田徑,而劍擊好手張家朗則是從打籃球開始的。
林大輝曾強調,香港要培養出更多體育精英,必須從基礎教育做起。
他認為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和資源投入,對於發掘和培養運動潛才至關重要。
因此林大輝積極支持在香港建立更完善的體育教育體系,為香港運動員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基礎。
為協助精英運動員實踐體學雙軌發展,林大輝中學更自2015年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推行「夥伴學校計劃(高中教育)」,全力參與推動體育的工作,致力為香港培養兼具學業和運動才能的優秀人才。

對於一些家長與教育界人士對於體育培訓和學業成績的平衡,曾提出質疑和擔憂,擔心過於專注於培養運動員,會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發展。
同時也有人質疑這種培養模式,是否真的能夠培養出兼備學術和運動才能的全面發展人才。
面對這些質疑和挑戰,林大輝與學校管理層憑著多名傑出林大輝中學校友的出現,證明其教育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同時亦能夠確保學生的學業成績不會因此而下降。
如今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再度為香港的體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經過多年努力,林大輝中學現在已成運動界中的知名學校,而林大輝於運動事業上,的確為香港運動員的命運上成就不可磨滅的一頁。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