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有哪幾種?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拖延症?6個改善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 02 Sep 2024
拖延症,是指一種自願推遲某事的行為,儘管知道這樣做會帶來負面後果。通常,這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常常成為deadline fighter!而且不只是時間管理技巧出現問題,更是一種心理學上情況,到底「拖延症」有哪幾種類型?更有拖延症測試給你,讓你了解自己拖延症的程度;再給你10個改善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如何定義拖延症?
根據心理學研究,有三個標準來界定拖延症:
- 阻礙目標達成:拖延行為會阻礙您達到預期目標,而且這是沒有必要的,僅僅是拖延完成事務。
- 負面影響:拖延經常為患者帶來壓力、負罪感、降低效率、恐慌,以及其他人對您不能完成任務、不能盡責的不良評價。
- 惡性迴圈:拖延行為會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拖延症是心理上自我調節失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拖延症實質上是人們在心理上自我調節失敗,從而導致行為拖延,處理事情不及時,無法按時完成目標和任務。這種現象通常表現為:
- 自卑心理:拖延者可能因為自卑、缺乏自信而選擇推遲行動,害怕失敗或不完美。
- 期望過高理論:有時人們對於目標設定過高,覺得需要達到完美,因此選擇拖延,以避免面對挫折。
- 不值得定律:當人們認為某件事情不值得付出努力時,容易拖延。
- 從眾心理:如果周圍的人也在拖延,個體更容易跟隨這種行為模式。
- 慣性定律:已經形成的拖延習慣會讓人不自覺地繼續拖延。
- 責任分散效應:人們容易將責任分散,認為自己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拖延目標的達成。

拖延症的人有甚麼特點?
拖延症的人可能表現出以下特點:
- 責任感較低:他們常常沉浸於完美主義,想像獲得成就,不願意正視現實。
- 厭惡某些任務:對於可能帶來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他們會選擇迴避或推遲面對。
- 心理健康因素:拖延症可能與抑鬱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等心理紊亂有關。

拖延症有哪幾種類型?
- 過分焦慮者:這類型的人因為過度擔心事情做不好會失敗,而一再地拖延要做的事情。
- 完美主義者:這類型的人追求完美,希望事事做到滿分,因此在事前的規劃上可能花費大量時間,而遲遲不肯動手行動。
- 太過於善良者:這類型的人總是忙著幫助朋友、同事完成工作,自己的事情反而被耽擱到了。
- 瞎忙族:這類型的人在做事情時沒有系統性的規劃,總是東做一點、西做一點,最終無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
- 隱性拖延者:這是一個常常被忽略的類型。雖然他們能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但因為高估自己的能力,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

如何知道自己拖延症的程度?
以下的拖延症測試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拖延症」的程度,評估並非臨床診斷,僅供初步參考之用。這個測試只需花費你1分鐘的時間,讓你快速了解自己是否受到拖延症的影響。拖延症測試

1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五秒法則
五秒法則這方法靈感來自火箭升空前的倒數。在心裡倒數5秒,然後立即開始你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簡單動作能夠啟動你的行動力;如果五秒法則對你來說太過粗暴,試試在五分鐘內強迫自己開始一件事情,不管多小的事都沒關係。這樣的漸進式方法有助於培養持續行動的習慣。

2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番茄工作法
使用時間管理技巧,將工作切分成短時間段,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讓你更願意邁出第一步。一次只專注一件小事,集中精力完成任務,提高效率,更快地完成目標。

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設定準確時限
不要讓事情遙遙無期,找一個外在因素來給自己點壓力,迫使自己去執行該做的事。例如,設定截止日期或其他不可抗的因素。為自己設定明確的完成日期。這樣你會更有動力去逐步完成目標。

3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多堅持10分鐘
當你開始做某件事時,堅持多做10分鐘。這樣不僅增強專注力,也有助於完成目標。

4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獎勵及處罰機制
設定小獎勵來鼓勵自己完成目標。例如,完成一篇文稿後,獎勵自己看半小時的節目或吃個冰棒;當然,你也可以使用處罰機制,可以對朋友公開說明你的目標,如果不能完成,就請他們吃飯。這樣你會更有動力去完成目標。

5克服拖延症的實用方法-讓別人監督
找親朋好友幫忙監督,提醒你應該要做的事情。但要記得不要遷怒別人!


上司面對下屬的拖延症時應如何解決?
作為上司,遇到下屬有拖延症當然頭痕,但都有方法去處理!
- 理解並溝通:首先,要理解拖延症不一定代表懶惰。有時候,下屬可能因為其他壓力、焦慮或自信心不足而拖延。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讓下屬感到可以坦誠地討論問題。
- 設定明確目標:幫助下屬設定具體、可衡量的目標。這樣他們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該做什麼,並且有更強烈的動力去執行。
- 提供支持和資源:確保下屬有足夠的資源和工具來完成任務。如果他們需要培訓、指導或其他支持,及時提供。
- 建立時間管理技巧:教導下屬如何有效地管理時間,例如使用番茄工作法、設定明確的截止日期,以及分解大目標成小目標。
- 給予正向激勵:當下屬完成任務或達到目標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正向激勵有助於建立積極的工作習慣。
- 監督和追蹤進度:定期檢查下屬的進度,並提供反饋。這有助於確保他們不會過度拖延。
- 避免責怪和指責:不要對下屬施加過多壓力或責怪他們。相反,著重於解決問題,找到改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