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Connie Chan
  • 27 Sep 2024

藝術與美味的交纏,在本地創意藝術團隊「深食 Deep Food」可以找得到。這對同樣出身於理大設計系的情侶檔:陳可兒(Cindy)和伍澤均(Heinrik)數年前決意以食物為題材,創造出發人深省的藝術設計。他們以酵母和曲奇記錄生活日常,同時發掘各地食譜背後的歷史脈絡,邀請觀眾將藝術結晶放入口中品嚐、消化。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麵包讀心好簡單

雖說深食最擅長就是用食物的外型、味道以至歷史說故事,但談到人生第一次接觸烘焙的經歷,Heinrik乾脆沒有記憶,Cindy則記得是在小學:「就是小時候大家都會參加那種體驗活動,孩子們堆在主題公園做一些卡通造型的港式麵包。」兩口子長大後雙雙修讀產品設計,本應與烘焙漸行漸遠,但Heinrik媽媽卻勾起了他們對烘焙的興趣:「媽媽每一天都會整麵包,但每天的形狀和味道都會有差異,可能是剛好那天她用了另一款麵粉,或者心血來潮想做特別的款式,甚至是天氣或者媽媽本人的心情都會影響成品。」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一口鬆軟的麵包,不僅包含住家人的心意,亦令深食反思烹調如何將一家人連結起來:「親手炮製的食物能反映出製造者的狀態,有次媽媽很忙,完全忘記了麵團正在發酵,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發酵過度、鬆鬆散散的麵包。」施者與受者之間從而形成一種盡在不言中的默契,關懷得以變成雙向。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我的酵母日記

受Heinrik媽媽熏陶,兩人開始養起了自己的天然酵母。天然酵母可以由穀物和蔬果內含的細菌培養而成,因此他們每天給「酵母寶寶」餵飼麵粉、糖分和水,並在需要做麵包時適量取用。經過細心觀察,他們發現養酵母的過程同樣趣緻,「牠在高溫時會噗嚕噗嚕地生長,很多泡泡很可愛」,遂以此作為去年參與理大物料展的題目《食用天氣存檔:那隅那月那天》。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酵母的生長受環境溫度和濕度直接影響,因此,兩人在一個天氣變幻交加的二月,每天取出一部分酵母由其自然生長,最後將牠冷凍成沉睡狀態,存放在膠盒內,記錄一整個月的氣溫變化。「香港仍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檔案館在默默運作,因此我們希望籍此讓大家關心檔案這門學問。」除了留空間給觀眾反思存檔的意義,這項目亦是深食的生活軌跡紀錄:「我們在二月十四日製作了一個特別版酵母存檔,因為那天是Heinrik求婚的日子。」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當雞仔餅遇上Shortbread

另一個專題「新食聞創刊號:疫情下的不幸運兒」中,深食邀請本地創作人分享他們在疫情下的心路歷程,用曲奇造型、味道甚至材質表達他們對受訪者的理解。「曲奇無論是什麼造型,通常都能讓人一眼認出它是曲奇,而且曲奇不易變壞,也不會因放涼了就味道失真,因此全球各地很多手信都是曲奇形式。」他們甚至嘗試在其中加入爆炸糖,證明曲奇的可塑性。

【烘焙心聞】專訪本地食物創意團隊「深食 Deep Food」: 當藝術與酵母玩遊戲

「曲奇也能承載不同文化,雞仔餅可以說是廣東人的曲奇,Shortbread則是蘇格蘭人的曲奇。」深食認為,不論身處何方,只要有一個焗爐、一張食譜就可以做出曲奇,除了能體現烘焙比其他烹飪方法更可控制,亦意味著曲奇的資訊流動性,正如我們日常所見的報章雜誌,而這亦是「新食聞」的深意。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打開食譜來一場時空旅行

說到三年前為動植物公園創作的《情迷島中園》,深食感觸良多。當時他們以香港動植物公園古蹟及香港的歷史故事為靈感,一共設計了八款創意糕餅,引領觀眾從味蕾探索文化意趣。「其實動植物公園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她橫跨了英治和日治兩個時期,完整地保存了很多歷史痕跡。」為了呈現公園的特質,深食以具歷史價值的食譜為基礎創作,「例如『發現號曲奇』就以蘇格蘭皇室鑾餅(Empire Biscuit)為原型,因為公園原先是一個皇家公園,後來才開放予公眾。」

取材中途,他們發現外國有很多只能從二手地攤發掘的古典食譜,這些食譜往往記載得比網上資料詳盡,令他們反思自己過去理解食譜的方法是否流於表面;當互聯網看似記載著所有事,讓人以為網絡就是終點,收穫了煮食方法就心滿意足,大家還會想在意食物背後的故事嗎?

讓食物化身藝術品同時,重新肯定食物本身的深度,帶領觀眾以另一個角度發現焗爐裡的小宇宙,這是Cindy和Heinrik每天的工作,亦是屬於深食二人組的奇妙旅程。

Text by Connie Chan
Photo by Francis Wong
Image courtesy of Deep Food
Venue provided by HKPolyU Material Resource Centre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