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最新展覽:《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

- 27 Nov 2023
走進這個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在港主辦的展覽,就像走上了一課工藝歷史課,讓人大開眼界。

看到展覽名字《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 ,你或者會問「千燈室」是甚麼意思,策展人及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亞太區總裁Nicolas Luchsinger解釋說:「藏品系列取名『千燈室』illuminata),含有明德啟智的意思……『千燈室』的珠寶藏品,不單每一件皆可佩戴,更印證主人不拘一格的時尚品味,受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深切影響。」

(圖:展覽策展人Nicolas Luchsinger)
展覽展出了約五十件藝術珍品,交織出東西美學歷史,展品穿越了三百年藝術歷史。

(圖:《提箱》。明代晚期(1573年–1644年)。私人藏品)
展覽通過私人藏品系列以三個主題描繪出收藏家不同階段的美學涉獵,第一個主題為明式家具,展出了三件中國明代晚期(1573年-1644年)的以黄花梨硬木雕琢而成的珍品家具,包括一個用作珠寶盒的提箱、一張平頭案及一把官帽椅,明式家具又會在其他展品系列有著獨特的關聯,這個容後再解釋。

(圖:《Carnet製珍珠項鍊》 。21世紀。千燈室藏品)
第二個部分是約四十件十八世紀至二十一世紀珠寶,風格涵蓋巴洛克(Baroque)、維多利亞式 (Victorian)、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及愛德華時代(Edwardian)風格,其中更包括了由著名珠寶設計師設計的當代珠寶包括JAR及Carnet的珍品。

(圖:《JAR製鋁耳夾》 。21世紀。千燈室藏品。)
說到JAR這個經常出現在拍賣會上的珠寶品牌,風格獨特,立體造型的各款珍品讓人驚艷,剛才說到明式家具的關聯就在這裡。話說當時這個為在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珠寶設計師每年製作的珠寶數量不多,而聽說收藏家就是透過明式家具的交流,最後跟JAR交上了朋友,收藏到這麼多珠寶設計師的珍品。

(圖:《祖母綠冠冕》(可轉換成三枚胸針) 。約1840年-1950年。千燈室藏品。)
這個部分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好幾件珍品的設計均可以分拆變成不同的單品,如《鑽石三角襟巾胸針配可拆式鏈條和吊墜》及可變成三枚胸針《祖母綠冠冕》 等,這些心思及機關設計除了可以看到精湛的工藝技巧之外,更可以看出收藏家的配襯心思。

(圖:《翡翠萬福花鳥紋佩》翡翠、碧璽、珍珠和絲繩。清代(1644 年–1911 年)。千燈室藏品。)
而展覽最後的部份,則透過清宮珠寶深入發掘中國宮廷珠寶的演變,展出的六件珠寶都曾被清朝(1644年 - 1911年)女官佩戴。透過以上的不同展品,帶領著觀者一同來了一趟美學歷史之旅。

(圖:L'ÉCOLE 提供展覽語音導賞,由知名形象顧問劉天蘭以粵語為訪客聲音導航,而英語及普通話的導賞由唱作歌手岑寧兒獻上甜美聲線。)
日期:即日至2024年3月31日
地址:尖沙嘴梳士巴利道十八號K11 MUSEA五樓510A室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
*免費入場
*免費提供展覽語音導賞及導賞團時段,備有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可供選擇,導賞團須先於官方網站預約。
Photo by Picspark Co. & Mark French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