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專欄】輕鬆搵外快!點樣搵錢先最啱自己?月供股票又啱唔啱?投資專家教你選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 09 Oct 2023
在整個理財創富的計劃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儲資金,除非是利用借貸或其他創造資產的方法(當然是較高水平的人才做到),否則對一般的打工仔來說,將收入減去支出後,就會得到剩餘資金,這就是投資的本錢。
而將這些本錢去投資有主要可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把握機會模式的,即是不定時投資,而另一種就是利用策略將投資模式化,例如以定時投資為策略。

兩種模式各有千秋,重點是適合與否
策略模式的方法,就是利用一些預設的策略,將「人」的因素減低,例如每月買入基金、買入股票,就是其中方法。而機會模式投資就是當資金累積到一定金額後才去投資,又或是當見到某些投資機會,甚至是單憑感覺或無特別理據,就將資金用於投資,這方法雖然較多人用,但卻不代表這些人做得較正確。
其實,兩者間不存在那方法較佳的比較,但卻存有那個較為適合的情況,而可惜的事,大多數人都選擇了較為不適合自己的方法,而這情況大多出現在股票投資中。
大多數人買股票,都不會用策略模式投入,而會用機會模式的投資模式。而這種模式往往是希望把握到一些投資機會而去投入,但其實這比起策略模式,需要更高的投資技巧,而這一點正正是大部分投資者所缺乏的。

問題的核心
機會模式投資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於投資者在作決定時,為何選擇那時期、那一刻去投資。綜合來說,他們很多都會基於以下原因而選擇在該刻去投資:
-股價下跌不少
-於傳媒中見到有利好消息
-認為股價將會大升
-身邊有不少人買股票賺了錢
-有股評人或大行推介
-股市氣氛很好
-跟別人或跟風投資
-感覺該股會向好
上述的各點,有些是講述一段時期,而有些則講述某一刻的決定。大部分人買股票,都會基於上述的理由去講買,可惜的是,上述的都是一些表徵,而不是實在的理據。
股價跌了不少絕不等同於便宜,同時,就算是再平但卻是垃圾股,也沒有投資的價值。另外,所謂的傳媒,其實從來不是中立報導的,而會報導較多聽眾讀者想聽的,當市場偏向喜歡某一面的報導,傳媒就會作較多的報導,所以單憑傳媒表面的消息或報導,未能足以成為投資的理由。
至於其餘的要點,更加不存在任何投資的理據,只要你細心去理解,這些要點都是表面呈現出來的表徵,而不是核心的理據。而這些要點,正正是牛三的大時代時,吸引人入市的因素,令大量從未投資過股票的人進入市場,成就當中的瘋狂,而大量買股的人單憑這些要點去投資,這就會令到股價更不合理地上升,最後到達了狂熱的極點後,接下來的就是股災,而這些投資理據不足而盲目去投資的人,往往成為犧牲品。

適合最重要
所以結論是,雖然大多數買股票的人都是用「把握機會」的模式去投資,可惜大多因實力不足,而得出弄巧反拙的情況。而他們沒有一套有系統化的策略去投資的,往往基於不全面的因素去投資,而很多時亦只是一時衝動,甚至以投機心態、賭博之態去買股票的。單憑這些簡單的因素,已知這些買股票的人,長期必定以虧損收場。
可能你明白自己是這類人,明白自己的投資實力只是一般,明白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緊貼市況、分析大市,那應如何平衡風險與回報,達至較佳的投資效果呢?

正確方法
首先,要做的其實是學習正確的投資知識,而不是坊間似是而非的知識,那甚麼才是正確的知識呢?其實這問題十分簡單,但有很多人卻不明白這點。
若你要完成某一事情,就要跟一個已經完成了某事的人去學習,我們投資的目的當然是賺錢,故能真正並長期賺錢的投資模式就可說是正確的投資知識。不過,若你細心分析坊間的評論員分析員,卻不見他們憑該套投資模式而賺大錢,所以,這些投資方法長期結果可想而知。
只要有正確方法,配合正確的投資時機,回報就會十分可觀,這是機會模式的投資。而在機會模式與策略模式兩者中,其實沒有那個較好的比較,只有那個較適合。
若你已學習了正確的投資方法,能真正捕捉到買賣時機,那機會模式當然較佳。反之,若你的投資技巧只術一般,無法掌握正確的買賣時機,就決不要以人買你買,看似很吸引、情緒化、沒有策略的模式去投資。

用一套適合自己的模式,能為自己爭取最佳回報
當你明白自己的投資實力後,只要用一套適合你的投資模式,就能為自己建立到最佳的風險與回報的平衡,為自己創造最大的利益。在策略模式中,較易運用的就是定時投資(如月供式的投資),這對大部分香港投資者來說,相信比自行把握「時機」的方法好得多。
例如月供股票,就是指透過每月,以相同金額買入同一個股票,例如月供港鐵(0066),月供領展(0823)等,原理與每月儲錢一樣,但這次的對象是儲股票。(順帶一提,有些銀行的月供股票服務,在沽出時不足一手的股數(即是碎股),也可以以正股價沽出的)。
而這方法要有一些前提,首先是長線投資,同時所投資的要是優質股。其實月供股票背後的理念,是透過一個有策略的入市機制,令「人為」的因素減少,這不但不用自己緊貼市況,要自己經常判斷市況高低好壞,更可避免自己的判斷錯誤,從而令投資風險減低。

月供股票是其中一個策略
月供股票的原理,就是每月將相同的資金投資去一隻(或多隻)股票,由於以固定金額定期買入,因此當價格上升時,買到的股數就會減少,相反當價格回落時,買到的股數就會自然地增加(如同懂得自行調節一樣)。
例如每月投入$10000去買股票A,而股票A在這段時間內先由$1升上$3,而跌至$2,我們看看以月供形式投資的情況:
第1個月:$10000/$1 = 10000股
第2個月:$10000/$3 = 3333股
第3個月:$10000/$2 = 5000股
投入資金為$30000,共持有18333股,平均價為$1.64,比現價的$2平,這就是平均入市法的特別之處。這方法能有效利用價格波幅而降低平均價,同時可避免一次過在高位買入,有助減低風險。
在市況低迷時,往往市場存有恐懼氣氛,多數人都不敢入市,而平均入市法就可避免這問題;反之,當大市高企,氣氛狂熱時,大多數人會瘋狂入市,而平均入市策略就可自行調節,令高位入貨的數目減少。

月供股票注意事項
不過,平均入市法亦有缺點的,若果所買入的股票愈買愈跌,並且一沉不起,這就會造成相當的虧損,所以,大前提是所買入的是優質股,優質股的特性是有買貴無買錯,所以長期股價會呈上升情況。
若果你不懂選擇優質股,就可在月供股票時,不要將所有資金只集中在一隻股票之上,可以買多隻較大型,業務較穩定的股票,甚至是指數基金是可取之選。
另一要說的就是時期,由於月供股票的原理是儲股票,因此,若時間太短效果就不明顯。另外,由於利用月供股票其中一個想達到的目的就是減低風險,因此若時間不夠長,亦未必能達至價位上真正平均的效果。
例如只在6個月裡月供股票,以6個價位去平均,而時間上則是半年。若果這半年大市或這股都處於高位期,那麼期望高低位平均買入這股,平均價的效果則無法達到。所以,所供的時間最好是跨週期的,例如3年以上,這樣才能做到平衡風險的效果。

配合運用
其實機會模式與策略模式可並行使用,例如一部分資金以機會模式進行,另一部分則以策略模式進行,這亦是可取的。不過坦白講,對大部分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偏向策略模式是利多於弊。
策略模式投資可減人情緒化的因素,因此在長期而言,往往有較佳的效果。而除了以時間作為其中一個投資策略外,亦有其他的策略的,例如以資產比例去設定,例如設定優質股佔組合的40%,收息股佔組合的40%,潛力股佔組合的20%。
當某類出現佔比有大變化時,就要作出買賣動作,從而將組合調整至設定的比例,這亦是一個方法。當然除股票組合外,亦可在資產組合中設定比例,例如股樓的比例,不過除非資產組合較大,否則實際操作時並不容易。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