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股價暴跌非一日之寒!電動車時代或已走到終點?

- 06 May 2024
聽音樂有點資歷的朋友或許都記得在CD年代中後期出現了一種產品叫MD,體積更細功能又勝於卡式錄音帶,看起來非常先進,大有取代CD的氣勢。那時候我不單買了MD walkman、MD大型音響,甚至幾乎將手上所有CD都轉錄到MD上面。沒想到流行了沒多久,MP3就出現了。然後,MD就沒有了然後。
電動汽車於我而言,走的路就跟MD一模一樣。

Tesla股價下跌真正原因
Tesla在美國的股價,於2021年底升到最高位超過400元美金,那時候大家都憧憬著這家新廠商將會改變世界、帶領未來。時至2024年的今天,Tesla的股價因為種種原因,上月跌至142美元,即使現在稍為回穩,但大家期望它可以再次回到200美元以上的信心已經不如以往。

是因為技術被抄襲了?被其他同類競爭對手搶奪了市場?的確都是事實,但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電動汽車的前景似乎不太樂觀。

充電效率及配套出事
先天體質問題,也是電動汽車最為人垢病的軟肋是其充電效率及配套。算上Tesla 表現最好的250 kW Supercharger,起碼需時20分鐘才能讓一部無電的汽車重新上路,要充滿電自然需時更長。即使是像美國新品牌Lucid Air號稱能用上350 kW充電,最低限度的充電時間也不會少過15分鐘。相比舊式汽車,油缸再大也不過一、兩分鐘加油時間,這個分別已經是極大問題。

發展資源太昂貴
要解決這方面的技術不是沒有,但所需要的基建配合卻是極度花費資源的。譬如加裝充電插位,也需要非常大範圍的停車場讓汽車慢慢搞。路面安裝無線充電裝置?那開銷就更加巨大了吧。又例如改為使用可拆式電池?不單執行麻煩,還得要各個廠商有所溝通共識,都近乎天方夜譚。

已經無謂再講電池在寒冬的季節會有效率問題,最大的挑戰,還在於氫能汽車的技術已經漸漸成熟。曾一度被批評因反應慢而失去電動汽車市場的豐田在2014年發表了氫能汽車,而後起之秀現代汽車更搶佔了重型載具的銷售,兩者已經預示了電動汽車的末日。

效益更好的氫能汽車
相比較之下,氫能汽車的加氫速度和傳統汽油車相若,配套技術也不算複雜。汽車表現方面,不單載重能力更高,也不會因為天氣令效能受到影響。此外有關環保的議題,電動車的電池製造原來極度影響環境,而氫能汽車又做到零碳排,連道德高地都佔據不到,實在很難說服人說電動車還能有甚麼未來。

BYD能否左右世界未來
其實不止Tesla,這兩年氣勢如虹的比亞迪BYD或者能夠贏得了Elon Musk,但接下來能否左右世界未來?或許我們可以從Apple壯士斷臂宣布停止開發電動車這個動作已經說明了一切,而我個人也非常肯定就如同文章所述,電動車將會是MD一樣的曇花一現。